找到相关内容933篇,用时16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中国化观音信仰的宗教思想结构

    苦恼恐怖等事,退正法,堕大暗处,忧愁孤穷,无有救护,无依无舍,若能念我,称我名字,若其为我天耳所闻,天眼所见,是众生等,若不免斯苦恼者,我终不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”总之,观音的愿既包括了自我修行证果...

    李 利 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23651063.html
  • 观音思想的组成、架构与主要特点

    众生。”《悲华经》中记述的观音誓愿最具观音法门的特色,其为“愿我行菩萨道时,若有众生,受诸苦恼恐怖等事,退正法,堕大暗处,忧愁孤穷,无有救护,无依无舍,若能念我,称我名字,若其为我天耳所闻,天眼所见,...

    李利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23851066.html
  • 天台大师略传

    此乃边定不深,邪鬼暗入也。若自得意,对人夸耀,必定坏事无疑。”法济惊起谢曰:“老僧曾得此定,略示众僧,果即败北退。今大师悬见他心,善知法相,令凡僧感伏投地。”自此,大师名声大振。真乃“桃李不言,下...功岂唐捐。”此乃示原力之深重,易往之信受,给人以劝诱。大师垂诫如此,使吮汲玉泉流水的天台儿孙,开释《法华》之真谛。生于不退之净土,自然而然地流入佛海,并自由自在地济度众生。  第四十九章 仙化  ...

    (日)兹本禅师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63351585.html
  • 增上信学

    为佛教徒,可能尚是外道,或是佛教内的凡夫,不能归入圣人的行列里,所以我们要任何时、任何地点,不退我们对佛法僧戒的信心,这样的清净信决定、不倾动,都是一直在强调信的要求,成就如是信结果就是入流者,他能...又要分析了义与不了义。因佛陀说法就有这两种层次,有一些是让你安心的,要使你不退转,使你在佛陀范围内不后退,不背向涅槃。权法(不了义)安心就有这种效果。而许多佛法都说第一义,在安心方面真正达到这样的要求,...

    杨郁文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73951725.html
  • 印顺法师三乘共法与宗喀巴大师中士道的比较研究

    下士道和上士道中间的一个修学过渡阶段。   《广论》在上士道开卷处说:“如是恒常修习生死种种过患,见一切有如同火坑,欲证解脱息灭惑苦,由此希求策逼其意,学三学道,能得解脱脱离生死。又此解脱无所退,...向上增进,乃可趣入大乘行──即菩萨行大弘佛教。在业果上,使世界人类的人性不,且成为完善美满的人间。有了完善的人生为所依,进一步的使人们去修佛法所重的大乘菩萨行果。”见《太虚大师选集》(台北:正闻出版社...

    黄国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80751764.html
  • 从《杂阿含》第1013经经群看‘善终辅导’

    因在病中退禅定而生‘变悔’,佛陀问他为什么变悔,阿湿波誓回答是由于‘不正思惟’的缘故。[130] 另外《苦阴经》及《苦阴因事经》所提到的‘变悔’,指多作恶的人忆念自己将堕恶趣,因而‘终亦不善,生亦...示教、照喜已,从坐起去。  时病比丘,世尊去后,寻即命。  临命时,诸根喜悦,颜貌清净,肤色鲜白。  时众多比丘诣佛所,稽首礼足,退坐一面,白佛言:‘世尊!彼年少比丘疾病困笃,尊者今已命。当命...

    释天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83751828.html
  • 佛光教科书:《菩萨行证》(1)

    、如泡、如影,心不着五欲尘垢,安住于正念,以水月为道场而作空华佛事。所谓:“假使热铁轮,于汝顶上旋,终不为此苦,退菩提心。”这才是菩萨“自度度人,自觉觉他”的伟大功行。   [注释]   引自第四,...尊重有情的无犯心。必须摄律仪、摄善法及饶益有情兼行,才是菩萨持戒。   忍辱度:是乃难行能行的平等心。为一切道法而修习耐怨害忍、安受苦忍、观察法忍的忍辱法门,必须难行能行,难忍能忍,不生退怯,才能完成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00151960.html
  • 佛光教科书:《佛教问题探讨》(2)

    退菩提。   四、在家学佛与出家学佛有何差别?   在家学佛与出家学佛的差别如下:   出家以出离心为本,割爱辞亲,一心慕道,有了淡泊的出世性格,再入世作利益众生的事业;在家以增上心为本,从家庭爱染...有声闻大弟子、菩萨僧众及无量天人等众的参与、发问,令大众心开意解,悟入圣谛。又如诸佛净土,皆是诸上善人聚会一处,共修共成,而得不退转。   自修容易流于自我封闭,退失精进向上的力量,而共修容易发掘自我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00751973.html
  • 净土决疑论─宋代弥陀净土的信仰与辩议

      《起信论》云:初学大乘正信,以在此土,不常值佛,惧谓信心,缺缘退。当知如来有胜方便,令其不退。但当专念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真如法身,必生彼国,住正定故。专念真如法身者者,岂异大乘?以依彼佛为境,故...?无外杂缘得正念故,与佛本愿相应故,不违教故,顺佛语故。若舍专念,修杂业者,百中希得一、二,千中希得三、四,何以故?乃由杂缘乱动正念故,与佛本愿不相应故,与教相违故,不顺佛语故… 注24   显然,...

    黄启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21352274.html
  • 比丘尼受戒法与传承之考察

    ,有闻法欢喜,欲受具足戒者,因未能及时从佛受戒而退道心,所以佛也授权由比丘们以“三归依”的仪式受具足戒。 注4   之后,由于僧团需要和尚教诫弟子,及弟子看护和尚之互动因缘,佛便废除“三归依”受...

    释惠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21652276.html